欢迎进入长沙益立中等职业学校
招生代码
3036
24小时服务热线
073182879697
当前位置: 新闻资讯 > 外界焦点
官网 : www.csylxx.cn
招生电话 : 0731-82859697
123456789
123456789
地址 :湖南省长沙县经济开发区㮾梨工业园梨江大道6号
联系我们

悦读伴我成长 || 职教学生读党报(第二十一期)

来源:校办     作者:新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2-09-23

悦读伴我成长 || 职教学生读党报(第二十一期)

悦读伴我成长

职教学生读党报(第二十一期)

 

 

为扎实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人民网联合教育部职成司共同推出“悦读伴我成长-职教学生读党报”栏目,邀请专家团队,根据《人民日报》一周重要新闻内容,面向职业院校师生策划制作精彩视频,深入解读党报内容。

image.png 

 

 

01

农业文化遗产,

蕴藏着哪些中国智慧?

向上滑动阅览

【编者说】“人类在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璀璨的农耕文明,保护农业文化遗产是人类共同的责任。”中国是农业大国,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创造了稻作、粟作、农林牧业混合及经济作物等类型众多的农业生产系统,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智慧。

稻田流水潺潺,水田里种稻、稻谷下养鱼,鱼稻相依、和谐共生……这样的画面我相信很多同学都遇到过。实际上,在我国,稻鱼共生系统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读懂党报,洞察未来。同学们好,我是今天的党报领读员周静圆。今天我们来聊聊闪耀在青山绿水间的农耕文化,一起分享全国各地灿烂的农业文化遗产。

翻开9月7日的《人民日报》,在第11版刊登了一篇文章《在发掘中保护 在利用中传承》。文章介绍,近年来,我国不断推进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全国各地积极探索文化遗产中的生态价值,让优秀农耕文化焕发新活力。

“山中客家族,世代梯云寨。”

“竹林能蓄水,水能润田地,田地可产粮。”

……

在文章中提到这样一个案例,江西省崇义县上堡梯田,是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作为山地梯田,历经800多年开垦,真正实现了生态循环。

竹林居上,村落居中,梯田依山而建,落差千米,层层梯田绵延而下,河面上水雾升腾,凝成雨,落回山间、河谷、村落,再次灌溉梯田,形成了“竹林+村落+梯田+河流”可循环的生态系统。

农业文化遗产不是博物馆里的古文物,是古人用勤劳和智慧留下的农耕文化课堂。

得益于我国在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保护、传承利用等方面做的努力,我们能和从历史中走来的数千年的文明对话,能亲眼见证那一丘一壑,能侧耳聆听山野之间讲述的“中国故事”。

聊到这儿,我也想给大家分享一个值得自豪的消息。今年5月,联合国粮农组织新认定我国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系统、内蒙古阿鲁科尔沁草原游牧系统和河北涉县旱作石堰梯田系统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截至目前,中国已经拥有了18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居世界首位。江西万年稻作文化系统、云南普洱古茶园和茶文化系统、江苏兴化垛田传统农业系统、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我国的农业文化遗产,每一处都有独特的韵味。

正如文章中所写:我国18项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几乎涉及农林牧渔各产业、山水林田湖草沙各系统,特色鲜明,也为世界贡献了新遗产类型发掘保护、利用传承的中国智慧。

农业文化遗产活起来,才能更好传承。在当下,我国充分挖掘农业文化遗产的多元价值,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近年来,农业文化遗产吸引不少游客,很多农业文化遗产地积极推进农文旅融合,开发相关旅游产品,将旅游作为带动遗产地经济发展、提升遗产地品牌价值及改善居民生计的重要方式。

数据显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带来的农产品品牌增值在10%至30%,保护与利用对当地居民的直接收入贡献率接近40%。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在世代传承与发展的漫长岁月里积淀下的丰富的农业文化遗产,让我们来共同“守护”。

今天的读报活动就到这里。大家还有什么想聊的,欢迎留言。同学们,再见。

 

 

 

02

非遗传承

“断档” 年轻人玩出新花样

 

向上滑动阅览

【编者说】“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内容。

读懂党报,洞察未来。同学们好,我是今天的党报领读员盛楚宜。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文化传承的队伍,为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9月4日,《人民日报》在第5版推出《赋予传统文化新活力的年轻人》报道,讲述了3位青年文化传承人的故事,他们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为推广优秀传统文化贡献了青春力量。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非遗保护中心职工、省级非遗项目——邵家班子杖头木偶戏市级代表性传承人徐宁,就是为传统文化注入“新”动力的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人之一。

提起与杖头木偶戏结缘,徐宁直言“不可思议”。打小练习西洋乐器的徐宁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了川剧变脸,被川剧独特的表演艺术深深吸引,之后拜师学艺3年。大学毕业后,徐宁回到老家,入职甘州区文化馆。在那时,杖头木偶戏传承“断档”,面临着“不受年轻人欢迎”的窘境。见此情景,徐宁将川剧艺术与杖头木偶戏相结合,决心为杖头木偶戏谋出路。

观众良好的反响增强了他创新木偶戏的信心,徐宁心想,“倘若融入现代生活元素,形成别具特色的木偶戏,说不定就是传承非遗的新方式。”他翻阅书籍资料,多方求助、请教,借用真人变脸、喷火等原理,为木偶增设了10多处机关装置,前后耗时两年多,历经几十次试验,终于取得成功。经过创新改编的木偶戏,节奏紧凑、时间更短,表演富于变化,越来越受欢迎。不仅如此,徐宁还设计了飞天形象木偶、裕固族舞蹈木偶,不断融入甘肃地域和民族特色,持续增添非遗文化的魅力。

当今社会,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增强国人民族自豪感、文化自信的保证,也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而在这过程中,职业院校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了“新”力量。

近年来,越来越多职业教育院校积极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之间的深度契合点,丰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课程体系,挖掘各类课程文化育人资源,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创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其全面融入高素质职业人才培养。

03

党刊心得体会 

 

学生篇

image.png 

2101班 肖婷玉

image.png 

教师篇

image.png 

教师 郭胜兰

image.pngimage.png